According to your device's language settings, we also offer English (Global).

蔡雋濤

@tony_taur_0918・音樂人
於 2020 年 12 月 加入
  • 音樂

    0

  • 粉絲

    0

  • 追蹤中

    0

你已喜歡的歌曲(0)

蔡雋濤的歌曲

最新發布

蔡雋濤 Tony — 【壹貳貳伍尼采來了】

蔡雋濤 Tony — 【壹貳貳伍尼采來了】

蔡雋濤


作詞 Lyricist :蔡雋濤 作曲 Composer:蔡雋濤 編曲 Arranger:蔡雋濤 錄音 Recording:蔡雋濤 美術 Art:蔡雋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聖誕節要到了,當然要配上一首有關尼采的歌才對味。我這首歌想要探討尼采談的「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以及這如何進一步帶出一種台式聖誕節的風味。 所謂的「主人道德」,可以簡單理解成單純想讓自己變強的樣子,這種人肯定自己的價值,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因此對他來說,所謂的「道德」,就是能夠讓他更厲害的那些東西,反之則是「非道德」(以下簡稱「主人」)。至於「奴隸道德」,則不像主人道德那般有自信地肯定自己(以下簡稱「奴隸」)。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主人可能在讓自己變強的過程中,不小心侵犯到奴隸(畢竟資源有限)。這個時候,如果奴隸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抗主人,那該怎麼辦?乖乖被欺負嗎?應該不是,奴隸應該會說出:「你下輩子不得好死!」、「這樣不公平!」、「老天爺會處罰你!」這些話。 在這裡,尼采對於「道德」這件事搞了一點破壞。傳統哲學可能更傾向認為「道德」有它恆久不變的價值存在,但在尼采這邊,「道德」是被衡量、詮釋出來的。對於主人來說,能變強就是「道德」;對於奴隸來說,或許公平、不要被欺負,才是「道德」。 這裡我們就必須往前跨一步思考一個問題了,既然「道德」是被詮釋出來的,那麼究竟是誰去詮釋它?這些詮釋又讓哪些人獲得好處? 看看基督教文化所談的道德,基督教文化或許會教導大家要平等、寬恕。但尼采認為,平等反而限制了我們的生命力,原本你可以是一個不斷增強自己的人,但在這種文化氛圍之內,你變成只是眾多平等者的其中一員。尼采甚至認為寬恕很有可能是奴隸對於主人不敢報復,而發明出來的託辭。 我們發現,我們習慣的那些道德,似乎是被「奴隸道德」所發明的一堆價值。至於「主人道德」,那種生生不息、強化自己的生命力,似乎被名為「道德」的牢籠壓抑住了,這正是尼采批評的點。 進一步談,這種奴隸、基督教文化式的思考,可能會期待一個超越性的救贖。比如說主人不小心侵犯到奴隸,奴隸就希望有一個公正的裁判懲罰主人。又比如說奴隸覺得他比不過主人是他命苦,不過沒關係,因為他是道德的(照尼采說,這個道德當然是奴隸自己講爽的),他死後能夠到天堂去,期待公正的裁判會還給他公道。 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嗎?尼采認為,期待公正裁判、超越性救贖的思考方式,讓我們忘記了要好好地活在現在。大家都只望向天上,期待自己死後能夠進入理想世界、解脫,那麼人生在世呢?活生生的現在呢?似乎不被重視了。 這種「只看向遠方,而忘記自己腳下」的思考模式,其實才是我這首歌的靈感來源。我從小到大耳聞許多抱怨人生、不思上進,甚至整天期待自己能夠透過賭博、中樂透一夜致富的人。 這種思考模式,不正也是期待一種救贖嗎?似乎會有某種中樂透的「奇蹟」在某天突然降臨,解救他現在悲苦的人生,而這些人,就是這麼信仰著。然而,一味地望向「奇蹟」,很有可能就忘記了自己當下擁有的一切,忘記最真實、最貼近生活的那些東西。 我們真的有需要一直望著某個遙不可及理想,而悲嘆自己過得不夠好嗎?甚至,為什麼非得設立一個神奇地救贖不可呢?能不能好好地享受當下,不論客觀條件到底是好還是壞。不管如何,我們目前能掌握的就只有這一生不是嗎?那為什麼我們不熱愛我們自己的生命呢? 熱愛自己的生命,這不單只是尼采對我們的教導,更是最真實的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