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常把這類相對馳放的聲響一併稱為「Jazzy Hip-Hop」,後來從取樣的段落長短、是否有即興元素納入考慮,會稱這樣的歌曲是「Mellow Hip-Hop」,不過這幾年因為宅錄編曲盛行的關係,這些東西相對於大成本的製作,也常常就被稱為「Lo-Fi Hip-Hop」了。無論如何,鬆鬆又溫暖的instrumental beats往往會是歌曲的核心,近年的詞曲趨勢,相對於過往大敘事的意識饒舌,更多藝人們改朝向內在的探索,從個體的訴求出發感染聽眾,在創作的各方面皆呈現出以簡馭繁的功力。
…查看完整內容之前忘記哪位朋友說過很多流行歌就像是兒歌一樣,言談之間多少感覺得出來有些不屑,不過,如果套在本來就追求粗糙簡單的龐克類型上,說不定正好!狗才樂團本來就充滿青春可愛的氣息,覺得他們一直都帶著這樣的學生味,唱一些不大不小卻人人都會經歷的事情,以及那些沒人會在意的小牢騷或murmur,將它們用近乎直覺無厘頭的語言聯繫起來。就像孩子說的話經常有只有他們能懂的邏輯,語言的意義被拆解、重組,甚至詞語純粹只因為押韻或者節奏感,又或者只是聲音適合而出現。很直覺、很有趣,讓人反思說話的現代「主體」是否真有其「意識」。
…查看完整內容現於澳洲發展的臺灣電子音樂製作人/DJ Cloudy Ku庫巧兔於近日與澳洲三件式龐克樂團Mod Con合作發表混音單曲,原曲帶著點dancehall感覺的鼓聲節奏轉為純粹的techno/electro funk風格電子舞曲。歌曲從開場帶著一些過往英倫瑞舞盛事的情懷,逐步發展至這些年dub低頻聲響更為突顯的當代特徵。不過,自己倒是會想起電子團體Underworld千禧年前後的音樂(試試〈Moaner〉)。在最近電子音樂大勢越來越趨向硬蕊、高速的情況下,帶有過往強調逐步鋪陳的編排相對也少,可以多留意這類作品。
…查看完整內容相見恨晚!整張專輯很布魯斯、很對味,帶著60年代搖滾樂的酷勁!整張都有中!特別選這首歌曲因為它在其中最為生猛奔放,Wah Wah效果讓人腳底發癢想蹦蹦跳跳,也讓人想起吉他之鬼Hendrix以及後續的迷幻搖滾與靈魂/放克搖滾音樂系譜以至晚近Gary Clark Jr.和Black Keys等藝人或樂團。適逢溫得斯電影《我的完美日常》帶回人們對60年代搖滾樂的記憶,與之對應,正好一併推薦大家聽聽這些粗獷帶勁的復古滋味!
…查看完整內容Hello Nico鼓手關惠中的個人電子音樂作品,非常有趣的歌曲,將數種bass類型節奏熔於一爐卻不顯突兀。D&B、Jersey Club、Dub Step等風格的愛好者都將能在這首歌曲中尋得線索,幾乎每個段落都在變換節奏,而我們卻無法抓到它的漏洞。一切都顯得非常合理,合成器管樂貝斯串連了歌曲的各階段,隨著聲響的延續或停滯,大鼓在它之上運作時的切分,帶來懸疑的凝聚以及衝擊的張力。最終伴隨著「Why do you do this」的人聲而來的是類似弦樂的合成聲響,相對於同類型有時過於尖銳憤怒的聲響(頻率)選擇,我喜歡本曲最後(2:13後)的質問與連音呼應方式。
…查看完整內容喜歡!初聽有種早期Pink Floyd或Hawkwind的感覺,以為會是太空前衛之類的,但聽一陣發現他沒有要讓耳朵休息的意思(要休息的朋友自己抓空檔,這是我先前聽Dope Purple現場後的建議[好大聲!])……這首迷幻味十足的長篇敘事將噪音雜訊及無線電波聲響並置且放在甚至較吉他更搶耳的位置真的很酸媽廟(Acid Mothers Temple)呢!結論,整體而言就是日系90迷幻的延伸。聆聽後對高頻聲響變成異常敏銳,大概也是這些音樂帶來的副作用吧?來自宇宙的訊息(淺笑)!
…查看完整內容合成器的電子貝斯與電吉他聲讓人想起80年代的新浪潮搖滾樂;電子鼓組的節奏也令這首歌在demo狀態就能夠與其他電子舞曲無縫銜接;鐘鈴般透亮的琴聲呼應旋律則讓歌曲帶著些華麗的復古日系偶像風格。或從break裡,二、四拍大大的Clap到最後的合成吉他獨奏,處處都是DJ能夠銜接與轉折歌曲的良機,也讓我聽到許多延伸的可能!
…查看完整內容2010年的經典電影《讓子彈飛》,影迷對其中大部份的台詞皆早已如數家珍、倒背如流。Koliseum這回選在年節期間發表EP,真的是給大家最好的賀歲禮物!擅長Minimal/Deep House的他,巧妙地將劇中「讓子彈飛一會兒」、「站著掙錢」、「殺人誅心」……等橋段混入曲中,表現令人意想不到、十足冷調的黑色幽默。此外,與原始版本同步,這次的EP裡Kolisuem也邀集了四位風格不盡相同的好手合作推出混音,個人推薦Fedo帶有些Tribal味的混音以及Venda強調奇妙細碎聲響的混音版本。而Sergio Bernier與Cosimo Scimo兩者則強化原有的重拍,前者強調合成器殘響致幻,後者則更帶機械感。
…查看完整內容9年前認識這位鐵琴好手時仍在任職的唱片行,這人每次從遙遠歐洲放假回來都會造訪,並就音樂與文化交換許多意見,一個酷傢伙,(歸)來自奧匈帝國的大黛比。後赴美深造主攻爵士,同時也開始從事各種爵士推廣與教育活動,基本受到各界肯定。這首曲目《Wind Wave》是他近期與日本爵士樂手們(鈴木瑶子[p]、北澤大樹[d]、小玉勇氣[b])於錄音室即興聯演的收音,後邀《大嘻哈時代2》饒舌女力Majin獻聲。有趣的是這首歌曲乃發想自Debby專輯中的首蘇軾辭賦所啟發的單曲〈定風波〉,因此聽者大可將其視為某種「前導(intro)」或者「後記(outro)」,這麼一來對歌曲本身延續或追跡都能有更多的想像:它是沙湖道中遇雨的狼狽?或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然?也許可以從Majin的饒舌探知?引人入勝的自我追尋。黛比現正努力為其專輯進行募資,希望大家快幫忙讓他盡快完成這張令人期待的專輯!
…查看完整內容碎拍的節奏源自美國Hip-Hop DJ發展出的重複和取樣技術,在英國由舞曲愛好者將其混入電子音樂中,在1990前後逐漸發展出Breakbeat Hardcore、Jungle、DnB(Drum&Bass)等類型。DJ_r90n3這首歌曲的趣味性在於,聽眾能明確聽出其所採用的鼓組並非各種軟體內建基本款的DnB鼓組,進而發現沙羅曼蛇跨刀協力的內容。這組套鼓聲響的現場感較強,相對地就更容易銜接各種搖滾樂、爵士樂的現場錄音曲目,能夠迅速有效地轉換派對情緒,做為下一段內容的前導與鋪陳。玩著類似「Dub Echo」(濾頻+回聲)與其它殘響效果,可以想像在低頻濾掉的同時銜接上各類現場曲目的高鈸聲響無縫接軌,必會帶來巨大驚喜!
…查看完整內容謝謝你喜歡~by r
〔side A - Disco〕 原為 2023 年【SUBTROPICAL WAVE】活動週邊,因錄音帶廠商製作品質太差,被我退回銷毀。 釋出混音,有緣再製。 A 面,多為臺灣、香港等地 Disco / Synth-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