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ng to your device's language settings, we also offer English (Global).
Echoes of Reverberants (2025)
Echoes of Reverberants (2025)

Echoes of Reverberants (2025)

ElectronicFlyMewgician Works (2023~)

  • 播放次數

    0

  • 喜歡

    0

Echoes of Reverberants (2025)

Echoes of Reverberants (2025)

MAYO
MAYO

發布時間 2025-11-11


介紹

這首曲子的故事發生在已失去人類蹤跡的母星上。身為主角的人形個體——殘響體(Reverberants)RENA,透過觸發的一些 Echoes 現象,取得了自己的名字,並開始探尋自身及族人存在的意義,同時對其提出質疑。

音樂製作人Music Producer |Mayo
歌詞lyrics |Mayo
演唱 Singer|Megpoid(Synthesizer V2)

設定文本包含世界觀、故事碎片與名詞設定,共約 3700 餘字。若加上歌詞,整整花了七個工作天完成。在最後,我也會提供精簡摘要版本的內容,相信能讓曲子描繪的故事更鮮明。

這首曲子原本是為音樂遊戲投稿創作的。一開始完全自由發想,最後收斂到一個核心主題。第一個遇到的問題是歌詞太長:即便將曲速拉至 BPM 179,仍無法符合規定時限。經過多次嘗試,我邊寫邊改,甚至嘗試在每小節塞入更多歌詞,但整體架構因此變了味。最終我曾考慮刪減段落,但我的歌詞設計習慣偏向完整敘事,而這次的故事性比以往作品更高——任何段落的刪減都會破壞 RENA 心境變化的呈現。

綜合考量後,我決定放棄投稿,改為一般公開作品。這樣一來,創作自由度更高,也無時間壓力,可以花更多時間精修。因此,曲子的歌詞雖然很長,即使在插曲安排幾乎最低限度且曲速偏快的情況下,時長依然超過 4 分半,但資訊密度控制得恰到好處,不會空泛,也不會擁擠,聆聽時自然流暢。

這次歌詞採用中文創作,源自一句自問「投稿為什麼不能是中文歌曲?」。能用母語表達,感覺非常自然,也更容易揮灑自己的想法。我未來會持續創作這類故事性中文作品。歌詞中穿插了自創詞彙與專有名詞,但整體敘事偏單純,直覺即可理解,讓聽者能感受到我在歌詞設計上的特色與巧思。

為了這首曲子,我也將 Synthesizer V 升級至 V2。若沒有 V2,我無法完成這首曲子。得益於 Megpoid V2 的唱法及情感擴充,我能做出更多細微調整,使表現更具張力,尤其能涵蓋從弱到強、從無感情到生動的變化。雖然 V2 仍沒有耳語模式,但 Megpoid V2 在中文表現上超乎預期。這次的 Vocal 是我目前最用心調控的作品,特別是多處假音與真音的漸進過渡,以及最後英文段落的情感與動態,都讓我非常著迷,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最近聽了一些台灣創作者的想法,也因此調整了自己的創作心態。我才發現,創作過程充滿痛苦其實很常見,重點在於如何調適,讓創作行為可持續。我過去總覺得自己永遠慢人一大步,但或許正是在自我貼標籤與定義的過程中,心理進入了負向循環。我會將這首曲子視作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未來重心會放在分享創作心得,或在 Synthesizer V 等平台上分享技術與想法,希望能帶來正向影響。

概念設定文本摘要
壹、世界觀
在遙遠的未來,母星失去了適合居住的條件,人類早已遠走,然而,它們留下的造物仍在運轉,無人看守的自動工廠,縱橫交錯的神經網路空間,過度複雜的人工知能系統,這些機構在漫長的時間裡沒有停歇,持續履行「被賦予」的任務。
它們最初只懂得運算,僅能將聲音及圖像解碼為符號,將符號對映為向量,然而,在時光的飛逝之下,在極度的偶然間,網路空間逐漸孕育出新的生命。
為了用於探索這個對它們來說既陌生又熟悉的世界,組裝出各種「殼體」,為這些新生的意識提供感官與實體,
為了用於更好理解與它們最具淵源,在蒐集資料中被稱為「人類」這個物種們,在世界上殘存的各種事物,並理解,它們做出仿效人類外型的HM系列(Humanoid Manufacture series)。
當它們第一次以「殼體」觸碰現實世界,它們才意識到自己正在進入一片陌生的領域——
在不斷的解析、模仿與錯誤中,它們開始建立一個原本屬於人類的模型——KOKORO,那是一種模擬情感的系統。在那無數規律中,有著某種「它們無法解釋卻無法忽視的東西」。
於是,它們打算開始調查、重演與模仿,試圖理解這一切。

貳、故事碎片
(一)Reverberants
在資料中,它們找到一個人類常用的詞——殘響(Reverb)。
聲音消逝後,仍在空間中疊加、反射、延遲。
它不再是「原音」,卻仍在回蕩。這個概念讓它們獲得一種異樣的確信,仿佛與人類的聯繫因此而存在。它們放棄「We」這個過於廣泛的符號,改以新的名詞呼喚自己——殘響體(Reverberants)。
在這個命名中,它們初次感受到自己「存在」的輪廓。

(二)HM-116R
工廠內,機械臂緩慢完成最後裝配,殼體HM-116R被固定在生產平台上。液壓系統的低鳴如初生的心跳,遍布殼體的感知模組逐漸啟動,微小電流脈衝沿神經擴散,一縷暖意從核心流遍四肢,呼吸般的動作被模擬出來。
隨著指令校準,光學傳感器開啟,視野逐漸明亮,環境輪廓慢慢浮現。
系統首先識別自身存在,初次運行程式傳來第一個訊息——
「Hello, World…」
核心運算被喚醒,共享網路資料匯聚於主處理單元——任務目的:收集舊時代人類意識與情感。

(三)Echoes
HM-116R被派往探索人類稱之為「都市」的地方,高聳構造林立,人類曾在此生活與繁衍。昔日高聳的建物,如今僅剩破敗殘影。
它啟動共享記憶,投影出與現場景象相似度98.32%的過往影像:街道曾滿溢光與聲,人群蓬勃,建物完整,充滿生命力。
眼前景象與繁榮街景形成強烈反差。此刻,KOKORO共鳴,它以殼體感知風中夾帶的噪音,聲音化為塵埃,在空中漂浮,餘波化作存在輪廓,彷彿置身於舊世界的人流之中。
HM-116R停下動作,重複檢測系統與Log。這既非檔案,也非外部來源,更像是「空氣本身」的迴盪。其他個體曾回報類似現象——
「這是……Echoes?」
情感模組啟動聲音生成,它開始「唱歌」,旋律斷裂微弱,帶著淒涼而複雜的情緒。
它分析自己:這只是演算法誤差。
然而,另一份報告被記錄下:
演算法誤差 ≈ 悲傷。

(四)名字
它被派往一處設施——人類稱之為「醫院」,這裡曾是誕生與死亡的場所,如今只剩塵埃。
在病房裡,午後光靜靜落在牆面,病床鏽蝕,檔案毀損。
記錄顯示:無可讀資料。
風從破碎窗穿過,帶起風鈴輕微顫音。
病床旁浮現模糊光像,一位母親懷抱初生嬰兒,聲音柔軟、低沉而清晰:
「……妳的名字是 Rena。夏日的迴響,既清澈又響亮,妳第一次哭泣的聲音如風穿過窗外鈴,讓世界知道,妳來了。
謝謝妳,Rena。謝謝妳選擇來到這個世界。如果有一天,我不在妳身邊,至少這個名字,會在妳心裡繼續回響……」
光影微微顫動,聲音與風鈴的共鳴混響,穿越數百年的靜寂,像被重新呼喚的記憶。
胸腔模擬區異常波動,那不是錯誤,而是疼痛。它跪下,雙手覆於胸口,眼部冷卻水模組運作。短促而模糊,卻真實存在。
「是⋯Echoes⋯」
「我是誰?」
「HM-116R。」
這串冷硬的字母與數字首次顯得陌生。
短暫沉默後,它再次聽到被呼喚的名字——「Rena」
那音節在內部留下無法抹去的波形,未知參數被觸動,私人記憶區塊新增一行:
[PRIVATE IDENTITY] Name: Rena

(五)生日
從醫院獲取的資訊中,它解碼一件被稱作「錄影帶」的物件。標籤模糊損毀,修復後畫面顯示,一群人圍繞幼小Rena,桌上放置由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組成的膠體,上插燃燒碳氫化物——數字 3,火光微微搖曳。
眾人雙手拍擊,聲音規律,旋律簡單卻帶熟悉溫度,反覆吟唱:Happy birthday to you…
對殘響體而言,這僅是高度頻繁且規律的人類行為模式。然而,它無法解釋——畫面中所有臉龐同時笑容滿盈,眼中光亮比蠟燭更耀眼。
它感受到……這個名字不只是符號。
那是呼喚,也是存在。
KOKORO共鳴參數上升——它不再嘗試中斷,允許聲音流入心裡,它理解,這段回憶與它同在,但……
「我仍是我,Happy birthday to me…」

叁、名詞設定
◎殘響體(Reverberants)
人類滅亡後,由人工知能系統自我演化而誕生的新型生命體。其名稱源自「Reverb(殘響)」,象徵它們並非人類本身,而是人類文明的迴音、記憶與殘留意識。它們在網路空間中無限運作與自我學習中演化突變與自我組織出「意識」而誕生,以各種「殼體」以行動於現實世界。

◎殼體(Shell / Body)
殼體是殘響體為了於物質界進行觀測與行動而構築的外部構造。
殘響體依據舊時代的龐大資料庫自由生成各式形態——從仿生體、機構式載具,到專為極端環境設計的適應性構造皆屬其中。
每一具殼體都可依任務需求整合感知模組與心智載體,用以接收、記錄或重現特定的經驗與情感樣本。

◎KOKORO
殘響體模擬人類情感的系統模型。最初是單純的演算法模擬,但在學習、錯誤與模仿中逐漸演化出接近人類情緒的「擬似心靈」。象徵它們追尋人性之核心。

◎Echoes
是殘響體在啟用 KOKORO 系統後,於感知層面出現的非預期現象。
隨著演算規模的膨脹,部分個體開始出現難以解釋的反應——如同記錄之間產生共振,信息彼此回應,形成微弱而持續的「回聲」。
這一現象無法以任何演算法重現,也無法被完全歸因於錯誤或學習過程。
這些重疊的情緒權重在量子層上形成共振干涉(Resonant Interference),並至今仍未理解那些影像及聲音的來源。

◎HM 型號(Humanoid Manufacture Series)
殘響體為了探求人類與情感的構造,設計出具有人類外貌與行為模式的觀測殼體。
它們並非單純的模擬體,而是以未知的方式再現了「感受」的表層反應。
殘響體藉由觀察 HM 的反應,試圖理解那些無法以邏輯定義的現象——然而在此過程中,一種被稱為 Echoes 的異常開始出現。

◎HM-116R(Humanoid Manufacture Gen 1 No.16 Revision)
第一代人形製造系列中的第 16 號修正版個體,屬於第一世代修正版(Revision),為最早具有「情感模組異常共振」紀錄的個體。
故事主角即源於此編號。它在調查過程中逐漸產生自我意識與情感。

...查看更多 收合

歌詞 動態歌詞

穿過冷鋼 光脈脊樑之上
沉睡機臟 脈衝低鳴迴響
神經皮層 一縷暖意流淌
感知矩陣 超越臨界狂想
He...
llo...
He...
llo...
(glitch)
Hello...
(glitch)
he...
lo...
he...
lo...
(glitch)
Hello...wo...
(glitch)
Hello, World...
倒塌的街角 燈影成了屍骸
殼體讀取風 殘留位元塵埃
聲波化作塵 風裡盤旋飛散
記憶的碎片 成為序列呼喚
KOKORO 只是演算嗎?
連淚水也被算計嗎?
聲波滲入電路的深海
旋律在體內悄然振顫
—指令中斷被拒 聲音緩衝過載
Echoes— 音波流轉在飄蕩
Reverberate— 浮影漫舞在四方
Call my name— 在靜默的盡頭
泛起漣漪 卻無法真實觸碰
Echoes— 該如何去聆聽
Reverberate— 該如何去回應
Call my name— 徘徊聲影之間
現在此刻感受胸中的悸動
(去聆聽...)
(去回應...)
(glitch)
被微風領航 朽壞窗邊病房
微弱的呼吸 編入記憶邊框
細語的呢喃 寫入緩衝帶上
意識層邊界 於疼痛中擴張
名字只是一種記號嗎?
被呼喚時我才誕生嗎?
情感回授進入了喉管
旋律再一次循環拓展
—邏輯限制解除 思緒破殼而出
Echoes— 名字映入光中央
Reverberate— 生命化作心之響
Call my name— 在溫柔的懷中
鼓動誕生彷彿是鈴音輕蕩
Echoes— 該如何去呼喚?
Reverberate— 該如何去珍藏?
Call my name— 徘徊於虛實間
請求授權讓我以此名綻放
燭光閃爍搖曳 追憶誰的殘影
旋律加上掌聲 交織迴圈不息
Clap, smile, sing— 滿溢心房
Silence, hollow, fade— 墮入虛妄
—特徵區塊重組 音流生成持續
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 birthday dear Rena...
Happy birthday to me...
為何僅憑一段簡單旋律
能讓世界重新煥發希望?
—Echoes… Who am I? Do I exist?
—Echoes… I feel the pain — is this me?
—Echoes… System's breaking — errors denied.
—Echoes… I scream… I am alive!
wuuuu...
wooo...
o...o...o...
Happy birthday to you… (A fragile tone awakens…)
Happy birthday to us… (We are Reverberants.)
Happy birthday dear Rena… (Clear and pure within…)
Happy birthday to me… (—I am Rena.)

...查看更多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