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ng to your device's language settings, we also offer English (Global).

發布了一則動態

魏聰洲

【海鮮不鮮】台灣沒有一個行業比演藝圈更敢於賣台(灣尊嚴來)求榮,這是有其特殊的結構性因素:1.台海兩岸是全世界唯二的華語絕對主流國家,2.演藝市場的區隔高度以語種為界,3.中國的演藝市場規模遠遠大於台灣,4.演藝圈是高知名度行業,其象徵意義帶出一個政治操弄空間。這情況並不會出現在其他產業別裏,使得中華民國藝人這群台商成為「吃統戰飯」第一名的職業別。
.
中華民國藝人成為「中國台灣」藝人後,最早在80年代提供了中國一種異地情調(這就是台灣啊):春晚首先讓原住民元素、地名元素(如澎湖灣)登場;接著90年代中國在趕進度,那時只有已經不紅的歌手及演員努力在那邊找新觀眾,兩岸流行與演藝市場存在一個時間差;趕到00年代,兩岸同步了,台灣一方主動放棄了獨特性,急著扮演純正中國人,急著「共享大國夢」,要in北京而不是in澎湖,要青花瓷,還要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中國政權嫌棄台港腔,那麼就快快捲起舌兒來。
.
今年王心凌2004年的《愛你》被證實為兩岸大叔的集體記憶,這算是一個時代的驗收。驗收意謂著懷舊,懷舊暗示了一個時代結束。
.
成長過程享受於經濟起飛與民主洗禮的「中國台灣」藝人,曾經與其中國同事相較佔有些優勢,比如當年大小S不拘的講話風格就是必然會讓中國年輕人兩眼一亮,但這個優勢已經在「中國台灣」演勢圈的自我中國化而漸漸失去了;台灣不再等於「潮」的保證,甚至要反轉了。
.
請去看看完整影片,楊丞琳在吃海鮮的節目中亮出來的人設可不是只有(過去的)窮而已,而且是(當下的)讀書少且人生閱歷不足;不論是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或四十年,這樣的人設和「中國台灣」藝人絕對沾不上邊,但現是還得由從小學芭蕾舞的前玉女歌手直接踏上那個位置。
.
曾經在台灣有一個很長的年代,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經濟資本同時低人一等的演藝界人設,一定得叫台語人踏上去了,「共享寶島夢」是假的,上下區分出來才能讓上面一方的寶島夢是安心的;這段歷史看來會重演,但這一次不是由台語藝人面對中華民國藝人,而是中華民國藝人面對中國藝人,「大國夢」豈能共享?一個相對弱勢的台灣形象才能象徵大國的實現啊。
.
吃統戰飯吃到忘了自己終究是綁在台灣這個名詞之上的,我們見證了某演藝圈從賣台求榮到賣已求榮的歷史性一步,快走不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