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收到奇貨可居的實體專輯(基本上如果不發通路,那也真的可以當期貨來賣,也因此每個人幾乎都是預購兩張以上.......)才開始認真聽整張(我是實體死硬派支持者)。無論從最初引發關注的法式台語教學短片到眾人討論到金曲斬獲多項大獎到近期著作權公播公演事件。《Suí 水》無疑是整個年度最被討論的重點音樂作品。撇開法式香頌風格不談,從日本演歌乃至拉丁美洲風情,專輯中的每一首歌皆展現了台語的高度延展與包容性,李竺芯唱來自然貼近人心,鍾興民的製作無疑將專輯提升至另一個境界。編曲巧妙(或許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破格)、樂風多元悅耳。李竺芯這張作品也不需要我們這群聆聽者賦予什麼語言復興的使命感,音樂的存在,已然說明一切。
…查看完整內容延續首張專輯《拜拜呦》的創作初心,震樂堂的第二張專輯《眾神出巡》曲式架構更顯嚴謹綿密,以北管融合重金屬音樂元素,將廟會文化用音樂傳承。在地九天民俗技藝團的助陣及血肉果汁機GIGO、歌仔戲名旦歐慧君、搖滾宮主賴銘偉的跨刀,使得原本即充滿宮廟文化色彩的鬧熱音樂,更添不同風味。無論從音樂本身到專輯設計乃至舞台呈現,震樂堂展現了最具本土性且多元豐富的使命感,逐步踏實持續邁進。
…查看完整內容腦海中的樂音未曾停歇。身為前八厘米天空(8mm sky)主唱、銀巴士貝斯手、漢堡叔叔、兼職的PA與mv導演,創作與歌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即使看似暫離,心之所及仍是音樂,一步一步慢慢累積,將其集結成章。《No fairytale for adults》,當面對生活的現實種種時,我們需要更多來自Sonámbulo p的聲音,迷離夢幻聽似喃喃囈語,隨著綿延不絕的飄逸吉他聲響,我們得以被療癒、得以被救贖。
…查看完整內容進化再升級!印象中的跑跑機器人,是帶有濃厚極微主義色彩與大量模組合成器使用的組合;2023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Symbol》則打破了這個刻板印象。縝密鋪陳的編曲與逐步堆疊累積的聲響效果,建構出無垠的音樂小宇宙。專輯交由金獎薩克斯風好手謝明諺製作,並搭配演奏其中兩首曲目,在傳統的曲式架構中添加了即興色彩,綿延不絕的想像力在密閉空間中產生迴響(是的,這張專輯必須要大聲播放)。注重現場視覺效果的他們,證明了不單單是視覺,他們在聽覺上,也能帶給聽眾絕對的滿足!
…查看完整內容謝謝馬瓜專文介紹💕
我來自那裡,最後我也將回去那裡,那個地方是Likavung。卑南族新生代創作歌手孔亞明的首張專輯《像帽子一樣》,除有八首原創作品外,兩首與利嘉部落婦女會及青年會所合唱的傳統古調,有著溫暖且動人的能量,在孔亞明的引領唱和下,傳達部落日常。孔亞明的歌聲內斂溫厚,首張專輯集結各方好手協同編曲,扎實耐聽,是張出色的佳作。
…查看完整內容再不發的話,應該這輩子也不會發了吧?作為睽違十二年的第二張專輯,《大黑暗》是飢餓藝術家重新檢視內心自我的漫長旅程。2011年出道時即已天才唱作人聞名的樂團首腦奧利佛,後投入音樂廠牌「黑市音樂」的經營而少見創作發表。這張集結旗下優秀音樂人與音樂圈好友共襄盛舉打造出的「最後一張專輯」,除了依然保有流行音樂的敏銳度外,亦在編曲結構中結合後龐客、歌德與電子音樂元素;歌詞寫作深刻動人,維持奧利暗黑本色。十餘年的等待創作的天賦本能並未因此消逝,無論庫可知的未來會如何變化,飢餓藝術家的音樂,依然永久存在。
…查看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