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言》是華智仁波切給自己的一種教誨,一種修行的標準。更是留給我們的自利利他的甚深竅訣。
華智仁波切(1808-1889)是寧瑪派近代一位聞名遐邇、具有盛譽的傳承上師,也是寂天菩薩、大成就者夏瓦熱、聖者觀世音三者無二無別之化身,並為利益有情而顯現為善知識形象。我們可能都聞思過華智仁波切留給我們的猶如奇珍異寶般的殊勝論著——《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自我教言》一共有二十一個偈頌,列舉了五十七條日常取捨的方方面面。雖然《自我教言》的詞彙不多,也不復雜,但是內容卻非常深奧。在我們的修行生活中,自己反觀自己極為重要,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成就都歸結在自覺這一點上。如果不能常常反觀自己,在行為、語言、心念上就會生出無量過失,無論出世法、世間法都無法成就。《自我教言》是我們方便地反觀自己的“明鏡”。
華智仁波切在教言的最後告訴我們,“如是略說之教言,無垢智慧瑜伽士,為調自心而宣說,此乃極深當修持。”《自我教言》非常適宜“異常忙碌”的現代人,為我們對照並修正自己的日常行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自我教言》雖然是“略說”,但其意義深奧,對我們修行的作用極大。
自我教言略解
華智仁波切造頌
索達吉堪布譯/講解
1.切莫遺忘有三種:莫忘恩重善知識,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與正知。
2.恆需憶念有三種:恆念傳戒之上師,
恆念示道之佛法,恆念律儀與誓言。
3.恆時應具有三種:身體恆時應有心,
床榻恆時應有身,心中恆時應放鬆。
4.急須忘掉有三種:急須忘掉生貪友,
急須忘掉生嗔敵,急須忘掉痴睡眠。
5.恆需謹慎有三種:眾中出言當謹慎,
獨處行為當謹慎,平常觀心當謹慎。
6.恆需隱秘有三種:隱秘自己之功德,
隱秘他人之過失,隱秘未來之計劃。
7.不可宣說有三種:不宣偶爾出離心,
不宣自己狡詐行,不宣自己之善行。
8.不可去處有三種:怨仇爭處不可去,
眾人聚處不可去,玩樂之處不可去。
9.不宜宣說有三種:無信者前不說法,
未問不說自經歷,不說不符實際語。
10.不該之事有三種:友前不該有喜怒,
承諾不該有變動,行事不該有表裡。
11.莫作之事有三種:切莫自大與傲慢,
切莫暗中說他過,於誰亦莫作輕毀。
12.不應之事有三種:不於富人施財物,
不於狡者起信心,於誰亦莫說密語。
13.不應觀察有三種:不應觀察美女身,
不應觀察友之事,不應觀察己功德。
14.隨順之事有三種:語言隨順於親友,
衣飾隨順於當地,自心相應於佛法。
15.不應聽聞有三種:不聞他人讚己德,
不聞喜新者之語,不聞愚者之教誨。
16.不能希求有三種:不求富人之財物,
不求高貴之地位,不求華麗之衣飾。
17.不能誹謗有三種:不謗眾望所歸者,
不謗他人買賣物,不謗慈我善知識。
18.不能讚歎有三種:不贊眾夫所指者,
不贊自大愚昧者,不贊幼稚之孩童。
19.不贊不謗有三種:不贊不謗自親屬,
不贊不謗陌生師,不贊不謗一切人。
20.如此竅決尚眾多,總之時時刻刻中,
自觀自己極為要,世出世法亦歸此。 如是略說之教言,無垢智慧瑜伽士, 為調自心而宣說,極為甚深當修持。
一、釋題:《自我教言》是華智仁波切警策自己的教誡。世人尚有自我批評、自我監督等來觀察自己的過失以完善自己,出世間的修行人更應如此。但佛法好像在有些人手裡卻變成了單純調伏他人的工具,這是不應理的。己尚未調伏,何以化他?所以我們應像華智仁波切一樣時時處處向內觀察自己的身語意三門。
二、造頌者:華智仁波切是《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的作者,是觀音菩薩化身,也是寂天菩薩的化身,他的傳記很豐富。其生平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有一次他以乞丐形象去爐霍縣的多芒寺,在這裡見到很多苦行者,他讚歎說:“真正的教法和證法在這個寺院裡還存在!太讓人高興了。”晚上,他到一個叫赤誠達吉喇嘛的屋裡說:“我能不能在您這裡過夜?”赤誠達吉看他很寒苦,就收留了他,赤誠達吉問他:“你知不知道華智仁波切?”“只是聽說過。”“我很想拜見華智仁波切,特別敬佩他,一看他的著 作就很生信心,已經去石渠他的寺院裡兩次了,但都沒見到。你看過《大圓滿前行》嗎?”“只是聽說過,但沒看過。”“那你就看看這個法本,確實太好了,你以後最好能好好照此修持。”“我不太懂,您能不能給我講一遍?”“可以,大概的意思我講得來。”於是,赤誠達吉就講了前面的一部分。第二天早上,華智仁波切起床較晚,赤誠達吉說:“作為一個出家人,你怎能睡懶覺呢?應該早一點起床才是。”後來,赤誠達吉聽說華智仁波切去了道孚的玉科地區弘法,就特意趕去拜見。華智仁波切看見他時,說:“我的上師來了,他是一個很好的喇嘛。”邊說邊恭敬地下了法座,赤誠達吉這時才明白那天晚上的乞丐是誰,很難為情地哭了。華智仁波切在果洛、玉樹等很多地方都以乞丐的形象顯現,度化弘法。不管他的世出世間的任何教言,都有不可思議的感化力。康區幾乎每一個人都能講出不少關於他的故事。
...查看更多 收合這是沒有提供歌詞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