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念誦的固定節奏與紛亂的鞭炮下,神轎在煙霧瀰漫中緩緩前進,乩童被大芭蕉葉拍打著身體,似乎在民眾與神像之間作著某種意識與身體上的連結。陣頭背後的是各種霓虹燈包覆的改裝車,每一輛都張開著後車廂,展示著音頻足以掩蓋所有街頭聲響的電子音樂。我已分不清楚是耳機發出的震動或是現場的音場振幅。
街頭似乎所有的舉動都像是無聲的默劇,路旁除了雙手合十,也有拿著智慧型手機不斷穿梭在車陣裡拍照的人們,些許則跟著音樂舞蹈起來。
我不禁思考著這兩種型態音聲所交合的當代儀式行為,也許他們各以其吸引人們關注的目的而達成所謂的「儀式效果」。
這裡談的「儀式效果」大部分談的並不是「淨化」與「驅邪」,主要指的是整個「社區族群的凝聚力與其集結」。
私以為,台灣大多數的民間祭典儀式背後目的並不是為了某些神誕或是彰顯神威,主要是為了群體相信這種對於信仰的期盼。
這是沒有提供歌詞的歌曲
LYY
我!大學參加媽祖遶境的時候,也做過一樣的事情!
錄音甚至錄影(一個空景,配聲音)
很酷!沒想到會在這裡聽到!
c.n.c
有一個在現場的感覺,頭頂著大太陽,還有燒香放鞭炮的味道
Mr.whaT
我好喜歡,代表著某個時空與地域的聲音,
聽著聲音腦中浮現著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映像,
也許聲音給人的是一種安全與同類的溫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