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興仔,台灣十大槍擊要犯之一,黑道聞名的金牌殺手,冷酷無情,殺人如麻。然而,沒人知道,每次任務前夜,他會獨自在一間破舊公寓裡拉一小時小提琴,琴聲哀婉如泣。這習慣源於童年,母親堅信音樂能壓抑他命中註定的暴戾。命運卻嘲弄了他——從國中開始,他與兩個哥哥墮入黑道,他更成為最致命的殺手。一次刺殺任務中,意外的變故喚醒他深埋的人性,小提琴的琴弦在他手中顫抖,過往與現實交錯,最終將他推向一場血腥而悲愴的救贖之旅。
"藝術,或者說人性裡面那一點點微弱的、殘存的柔軟,真的有力量去抵銷或者洗滌一個人的罪惡嗎?
或者說這種內在的衝突跟矛盾,反而只是讓這個角色的悲劇性更加立體,更加引人深思。"
故事劇本:《殺手輓歌》
劇本內容
序幕:琴聲與硝煙
(場景:深夜,台北某老舊公寓,窗外雨絲淅瀝打在生鏽的鐵窗上。屋內,一盞橙黃吊燈搖曳,照亮阿興仔削瘦的側臉。他穿著黑色皮夾克,腰間別著手槍,卻專注地拉著小提琴。琴弓劃過琴弦,發出低沉的《帕格尼尼隨想曲第24號》,音符如泣如訴。桌上的菸灰缸裡,菸蒂還冒著微弱的紅光。)
(突然,一陣刺耳的手機鈴聲打破寂靜。他緩緩放下琴弓,拿起電話。)
阿興仔:(聲音沙啞,冷淡) 說。
電話中的聲音:(低沉而急促) 目標是陳老大,明天晚上八點,地點在西門町的夜總會。乾淨點,別留痕跡。
阿興仔:(眼神空洞) 嗯。
(掛斷電話,他凝視著小提琴,琴身上有一道陳舊的劃痕。他伸出手指輕撫那痕跡,彷彿觸碰到某個遙遠的記憶。雨聲漸大,琴聲停歇,屋內只剩沉默。)
---
第一幕:童年的枷鎖
(畫面切換至回憶:1980年代,台南一處眷村小屋。屋內,三個男孩——阿興仔與他的兩個哥哥阿偉、阿豪——坐在矮凳上,笨拙地拉著小提琴。琴聲走調,空氣中瀰漫著緊張。母親,一個瘦削的中年婦女,手持竹尺,目光如刀。)
母親:(嚴厲地) 阿興,弓要穩!音樂是你們的命根子,知道嗎?算命的說過,你生下來眉間有煞氣,只有琴聲能救你。
阿興仔(童年):(低頭,手指被琴弦磨紅) 媽,我拉不好,手痛,幹嘛非要學這個?
母親:(蹲下,語氣軟化卻堅定) 因為你是我的心頭肉。我不信命,但我信你。你拉琴的時候,像個天使。
(阿興仔咬緊牙關,重新拉起琴弓,音符漸漸流暢。兩個哥哥偷笑,卻被母親一瞪收聲。)
(畫面轉場:國中時期,眷村外的小巷。阿興仔叼著菸,與一群不良少年混在一起,哥哥們已成了街頭的小混混。他們嘲笑他手上的琴盒,他卻默默抱緊。某天,他終於丟下琴盒,加入一場街頭械鬥,血染襯衫。)
(再轉場:成年後的阿興仔,站在暗巷,手槍消音器冒著白煙,腳邊躺著一具屍體。他轉身離開,回家後卻從櫃子深處取出小提琴,拉出一段顫抖的旋律,眼神複雜。)
---
第二幕:任務的陰影
(夜晚,西門町夜總會。霓虹燈閃爍,空氣中混雜著酒氣與香水味。阿興仔潛入後門,黑色毛帽遮住半張臉,手中的槍緊握。他熟練地避開監視器,潛入陳老大的VIP包廂。)
(包廂內空無一人,只有一台老式留聲機播放著輕爵士。他皺眉,感到不對勁。突然,門後傳來細微的腳步聲。他轉身,卻見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穿著白色睡裙,手裡抱著一隻破舊泰迪熊。)
小女孩:(揉著眼睛) 叔叔,你是爸爸的朋友嗎?
阿興仔:(僵住,槍口微微下垂) 小孩……你怎麼在這?
小女孩:(天真地) 我睡不著,聽到音樂就跑出來了。你會拉琴嗎?我聽過很漂亮的琴聲,像在哭。
(阿興仔腦中轟鳴,母親的聲音與小女孩的笑容重疊。他咬緊牙,低聲問道。)
阿興仔:(冷靜卻急切) 你爸爸是誰?
小女孩:(笑著) 陳老大!大家都叫他老大。
(此時,包廂外傳來喧囂。陳老大帶著五個手下走進來,滿身酒氣。)
陳老大:(眯眼) 你他媽是誰?
阿興仔:(舉槍,冷笑) 你該知道的。
(小女孩突然撲向陳老大,抱住他的腿。)
小女孩:(哭喊) 爸爸,他有槍!
(陳老大愣住,手下立刻拔槍。阿興仔眼神一閃,槍口在小女孩與陳老大之間游移。他突然轉身,從窗戶翻出,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一聲槍響的回音。)
---
第三幕:崩潰的琴弦
(阿興仔回到藏身處,手臂被劃出一道血痕。他扔下槍,喘著粗氣,目光落在小提琴上。他顫抖著拿起琴,試圖拉奏,卻發出刺耳的雜音。琴弓滑落,他一拳砸在桌上。)
(門被推開,母親緩緩走進。她拄著拐杖,頭髮花白,卻仍帶著當年的威嚴。)
母親:(平靜地) 阿興,又惹了什麼禍?
阿興仔:(低吼) 別管我,媽!你不懂!
母親:(走近,凝視他) 我不懂?我把你養大,看著你從天使變成魔鬼。你手上那把琴,還記得是誰給你的嗎?
阿興仔:(痛苦地閉眼) 那又怎樣?我殺了多少人,這雙手早就沒救了。
(母親將琴塞進他懷裡,指著琴身上的劃痕。)
母親:(溫柔地) 這痕是你十歲時摔琴留下的。那天你哭著說不想拉了,我告訴你,摔壞了琴,你的命也摔壞了。你看,它還在。
(阿興仔低頭,淚水滴在琴上。他緩緩拉起琴弓,這次是《維瓦爾第四季》的片段,音符顫抖卻堅定。母親靜靜聽著,眼眶泛紅。)
(突然,窗外傳來引擎聲。一群蒙面黑道分子破門而入,手持衝鋒槍——他放過陳老大,觸怒了幕後雇主。)
阿興仔:(扔下琴,拔槍) 媽,走!
母親:(搖頭) 我跟你一起面對。
(槍戰爆發。子彈穿透牆壁,阿興仔護著母親,血花四濺。他擊倒數人,但背後中槍,倒在地上。)
---
結局:輓歌的終響
(屋內一片狼藉,硝煙瀰漫。阿興仔躺在血泊中,氣息漸弱。母親跪在他身旁,手握著他的手。)
阿興仔:(虛弱地) 媽……我是不是……讓你失望了?
母親:(哽咽) 不,你拉的琴,我都聽見了。你還是我的阿興。
(他艱難地伸手,觸碰小提琴,琴弦在他指尖斷裂,發出最後一聲哀鳴。他閉上眼,嘴角帶著一絲解脫的笑。)
(母親抱著他,低聲哼起童年的練習曲。窗外的雨停了,月光灑進屋內,照在斷弦的小提琴上。)
(畫面漸暗,琴聲餘音繚繞,如一首輓歌,為這殺手的一生畫下終點。)
---
...查看更多 收合這次我們要來深入聊聊一首,嗯,蠻特別的歌,叫做殺手輓歌
殺手輓歌
光想像畫面就超酷
一個,黑幫的頂尖殺手阿興仔,每次要出任務之前,竟然是自己一個人,躲起來拉小提琴
這個反差是不是很有畫面?
的確的確是個很有戲劇張力的設定
而且我們這次收到的資料,也蠻完整的,除了歌本身的故事大綱、歌詞,甚至還有一份更詳細的劇本欸
然後也包含一些背景資料,像是提到年代的十大槍擊要犯歷史,還有像劉煥榮這樣子的人物
今天我們不只是聽故事,還要試著用劇本分析的六要素,就是角色、地點、道具、狀況、動作,還有主旨,來好好拆解一下這首歌
看看它到底在說,裡面藏了些
好,我們會試著從這些元素裡面去挖挖看歌曲想傳達的比較深層的意涵
那雖然可能會連結到一些你說的真實世界的影子
但重點還是會放在歌曲本身、它的故事跟情感
首先是角色,主角阿興仔齁
歌裡面跟劇本都說是十大槍擊要犯之一,黑道的金牌殺手
但他不是那種天生的壞胚子
劇本給他一個很有趣的背景,就是小時候,他媽媽因為去算命說他身上有煞氣
就逼他去學小提琴,說要用音樂來化解暴力之氣
這設定是不是有點蠻妙的?
這個設定,嗯,其實就直接點出了這個角色他內心最核心的衝突點
哦,就是極端的暴力跟纖細的藝術
還有就是所謂的宿命跟他自己的掙扎
他母親這個角色也很關鍵,他相信音樂可以救他兒子嘛
但就反而形成一種很悲劇性的對照
劇本裡面還有一個蠻重要的角色
就是他任務目標的女兒
一個小女孩
他的初見可以說是整個故事的轉捩點
小女孩,確實是個變數
好,那再来看看地點的部分
歌詞有唱到貓空夜晚涼颼颼,眷村小巷
劇本裡面的場景就更更多元了
有那種深夜的、破舊的公寓,還有龍蛇雜處的西門町夜總會
這些地點感覺都很有氛圍耶
這些地點的選擇,對,很有意思
你想像看,從他回憶裡面相對單純的眷村小家,對比到現實中那些陰暗、混亂的角落
這種空間上的巨大反差,其實本身就在說故事了,說這個主角人生的那種漂泊,甚至淪落
地點不只是背景,它也在塑造角色的心境
真的耶,光聽地點就很有畫面感
那道具呢?道具應該很明顯吧?
除了代表他殺手身份的手槍之外
最重要的絕對就是那把小提琴
而且劇本還給了一個細節蠻畫龍點睛的,說琴身上有他小時候不小心摔琴留下來的舊刮痕
這簡直就是一個實體的連結嘛,連結他跟過去,還有他那僅存的一點點可能的人性
另外,劇本裡小女孩手上抱著泰迪熊
泰迪熊?
那就是無辜純真的象徵,跟他手上的琴還有槍,形成一個超級強烈的對比
小提琴上的疤痕,這個細節我喜歡,很有故事感
好,接著是狀況和動作
劇本有描述說他每次任務前拉琴,好像一種神聖的儀式
嗯,儀式感
然後接到殺人的指令潛入夜總會
再來就是遇到小女孩的時候,他有一個猶豫的瞬間
這個這個應該很關鍵吧?
非常關鍵
猶豫就是他人性掙扎最直接的表現
然後劇本後續的情節像是任務失敗,他情緒崩潰,到最後槍戰中,劇本是寫他為了保護母親而中槍倒下
這一連串的動作不只推動情節,更勾勒出他從一開始的冷酷,到中間的動搖,最終走向毀滅的,人物弧線
這個儀式感,他到底是自我麻痺,還是真的在尋求某种慰藉?這個點其實很耐人尋味
從這些角色、地點、道具、動作來看
這首歌的主旨感覺就慢慢浮現出來了
我覺得他很深刻的在探討,比如說命運的捉弄,還有人性在很極端的環境下是怎麼掙扎的
還有就是暴力跟藝術之間那種又衝突又好像可以並存的,很詭異的關係,以及,救贖的可能性,跟最後的幻滅
救贖的幻滅
阿興仔那把小提琴,本來他媽媽是希望用來化解煞氣,對抗宿命的嘛
結果最終很諷刺的,反而變成了他人生的輓歌
這一次的材料裡,我覺得最讓人玩味的就是,這個看似是救贖的象徵小提琴,最終反而加深了他的悲劇性
他點出了藝術在面對那種根深蒂固的暴力和宿命的時候,那種無力感
哎,說到這種複雜性
資料裡面提到的劉煥榮,雖然他是真實人物,但,某些點好像真的跟阿興仔有點呼應
他也是十大槍擊要犯嘛,外號冷面殺手,犯的案子都很大條
然後死刑前還捐贈器官,甚至喊中華民國萬歲
還說真正的英雄是像林靖娟老師那樣,捨身救學生的那種人,不是黑道
劉煥榮的故事確實提供了一個,嗯,現實參照的複雜度
他本人也曾經批評過十大槍擊要犯的排行榜,根本是害了人
他覺得讓一些亡命之徒,為了所謂的江湖面子,反而更不顧一切,更走極端
這首歌或許也捕捉到了特定時代背景下,某些邊緣人物那種身不由己的悲劇性
歌曲是虛構的創作,我們在這裡是做文本分析
絕不是要合理化或者是美化任何犯罪行為,這裡要分清楚
所以從阿興仔的故事我們真的看到,就算是再冷酷的殺手,他的內心深處可能還是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掙扎,跟一絲絲的溫情
只是那把小提琴最終還是沒能成為他的救贖,反而真的像是為他提前奏響的悲歌一樣
這就留下一個,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問題,可以讓我們聽眾朋友也一起思考一下
藝術,或者說人性裡面那一點點微弱的、殘存的柔軟,真的有力量去抵銷或者洗滌一個人的罪惡嗎?
或者說這種內在的衝突跟矛盾,反而只是讓這個角色的悲劇性更加立體,更加引人深思
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標準答案
但也是這份資料我覺得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故事聽完,我們來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