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曲 https://youtu.be/b9SpB-Qs3-g
這段深入探討聚焦於台灣猴硐煤礦區的歷史,主要透過一首名為「礦工心聲吼洞」的歌曲以及對一位老礦工周朝南先生的訪談資料。內容回溯至民國五六十年代,探討當時礦工們真實的生活、心情與工作環境。
音頻中提到,歌曲的創作者(鳥巢老師)希望透過歌曲,結合資料與長輩回憶,想像並呈現礦工的一天生活,藉此紀念這些為台灣打拼的無名英雄。
歌詞描寫了礦工出門前的景象(山區霧氣、微光)、太太準備便當的叮嚀,以及出門前抽菸(三薰)的習慣。進入礦坑後,環境惡劣,光線微弱,空氣中充滿煤灰,充滿壓抑感。連午餐也只是簡單的冷飯鹹菜。
周朝南老先生的訪談揭露了更嚴峻的礦坑環境:溫度常高達攝氏39-40度,濕度破百,宛如蒸籠。除了高溫高濕,礦坑內還面臨落石、瓦斯爆炸等致命危險。這反映了礦工們常說的俗語:「入坑挖土炭,性命剩一半」,生命隨時處於高風險之中。
儘管環境如此危險,礦工們工作的動力是為了養家活口。「拼了死一個,不拼死一家」這句話深刻地描繪了他們為了家庭不得不冒險的心境,展現出沉重的責任感。
歌詞中「翻過掛牌黃、白,排仔之間,生死個分點」一句,點出進出礦坑翻動牌子的行為,象徵著每天都在生與死的界線上徘徊。
然而,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礦區的人情味反而特別濃厚。歌詞和訪談中都提及了礦工間的互助精神,如「拖褲蘭兄弟」,若有人出事,大家會不顧自身危險衝進去救援。周先生也提到礦工們非常團結,因為「今天你不救我,明天誰來救你」,彼此互相依賴。
周朝南先生曾半開玩笑地說礦工賺錢是「躺著賺」,聽似輕鬆,實則暗含隨時可能回不來的巨大風險。
儘管生活艱辛且充滿危險,礦工們仍保有希望。他們會到土地公廟拜拜祈求平安,平安回家是家裡人最大的期盼。黑暗的礦坑中,勇氣是他們的光明;而當他們成功獲救、看到坑口透進來的日光時,那感覺就像是「解放」。
音頻總結指出,無論是歌曲還是訪談,都強調礦工們的付出是為了家人,他們是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但常被忽視的無名英雄。他們的歷史和故事不應被忘記。透過這些聲音,我們能感受到那個充滿汗水、危險卻也充滿人情味與生命力的時代,以及礦工們在極有限的生存選擇下,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與勞動的價值。
歡迎收聽深入探討
今天談論礦工心聲猴硐
包含文字記錄和老礦工周朝南的訪談
回到民國五六十年代
感受沒有貓村的猴硐
礦工們的真實生活
透過鳥巢老師的創作
和周先生的親身經歷
理解黑金歲月
對台灣的意義
從歌開始談起
礦工心聲猴硐
鳥巢老師想回到過去
結合資料和回憶
想像礦工的一天
紀念這些為台灣打拚的無名英雄
歌詞開始就帶入情境
山嶺霧氣纏,猴洞大給天光
天濛濛亮
牽手遞便當,叮嚀聲油佇耳畔
太太的擔憂和期盼
準備下坑
狠狠補了三薰
三支菸
準備入康
康闊微光炭回死給肥
坑口只有一點光
空氣裡都是煤灰
畫面很壓抑
便當拎胖,冷飯鹹菜作伴
很克難
周朝南老先生訪談
披露難想像的工作環境
坑裡溫度攝氏39到40度
濕度破百
像在蒸籠裡
拿命在換
歌詞充滿生命威脅感
阿娘喂,都驚險閃過落石
警鈴大作,瓦斯爆炸
有人暗袂出來
礦災恐懼一直存在
入坑挖塗炭,性命剩一半
剩一半也是要拚
拚了死一個,不拚死一家
責任感很重
歌詞有個特別意象
翻過掛牌黃白,牌仔之間,生死個分點
進出坑要翻牌子
牌子翻動的一刻
在生死界線上徘徊
困難環境中人情味特別濃
歌詞提到店家
錶店清風伯,理髮師阿西伯
藥房日生伯
生活網絡的一部分
礦工之間的情誼
拖褲爛兄弟
出事時大家攏要入去救人
不顧危險救兄弟的義氣
周先生說礦工很團結
今天你不救我
明天誰來救你
互相依靠
生死與共的關係
他們賺錢是躺著賺
風險很大
隨時可能回不來
五味雜陳
儘管苦難危險
日子要過,希望要有
去土地公廟拜拜求平安
逐回平安是處內人個期望
家人最大的期望
黑暗中,勇氣是光明
看到坑口透進的日光
傾向迴應,賣傾向解放
像迴應也像解脫
渴望看到的光
鳥巢老師的歌和周先生的訪談
核心都在講礦工為了幾個花仔
為了養家活口
台灣經濟發展中
被忽視的無名英雄
這段歷史和故事不該忘記
透過這些聲音
聽到猴硐礦工的心跳
充滿汗水、危險
也有人情味和生命力
周先生說
礦坑裡賺,礦坑裡吃
不做礦工,就當乞丐
在幾乎沒有選擇的生存壓力下
值得思考
這段歷史讓我們重新看待
勞動的價值
和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