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ng to your device's language settings, we also offer English (Global).
La prière d'une vierge 少女的祈禱
La prière d'une vierge 少女的祈禱

La prière d'une vierge 少女的祈禱

Classical

  • 播放次數

    0

  • 喜歡

    0

La prière d'une vierge 少女的祈禱

La prière d'une vierge 少女的祈禱

the poet of the piano
the poet of the piano

發布時間 2022-05-08


合作音樂人

  • Tekla Bądarzewska-Baranowska

介紹

"La prière d'une vierge (Op. 4)" is a composition of Polish composer Tekla Bądarzewska-Baranowska (1834–1861),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856 in Warsaw, and then as a supplement to the Revue et gazette musicale de Paris in 1859. The piece is a medium difficulty short piano piece for intermediate pianists. Some have liked it for its charming and romantic melody; others have described it as "sentimental salon tosh." The pianist and academic Arthur Loesser described it as "this dowdy product of ineptitude."

《少女的祈禱》(Op. 4),是波蘭女作曲家特克拉·巴達捷夫斯卡-巴拉諾夫斯卡(Tekla Bądarzewska-Baranowska)的傳世名作,於1856年在華沙出版。該曲是一首結構簡單的鋼琴變奏曲,為速度適中的行板,降E大調,4/4節拍,主題柔美而略帶傷感,接四小節前奏後出場,四次變奏後全曲結束,左手和弦以簡單的屬七和弦和主三和弦為主,難度一般。

以下行音為中心的四小節前奏之後,樂曲呈現出溫婉而幽麗的主題,此後是主題的四種變奏,最後一個變奏以三連音符為主,飽含熱情,這就是全曲的結尾。曲中左手所彈的和聲也十分簡單,只是一些屬七和弦和主三和弦而已。本曲形象單純、手法樸素,在演奏技巧上難度不大,初學者即可彈奏。

該樂曲是中級鋼琴家的短鋼琴作品。有些人喜歡它的迷人而浪漫的旋律,而另一些人則將其描述為「感傷的沙龍」。肖斯塔科維奇說:「按照所有的規則來衡量,它都應該屬於不好的音樂,但是我每次聽它的時候,淚水就湧上眼眶」。鋼琴家兼學者亞瑟·洛瑟則將其描述為「骯髒的骯髒產物」。

在台灣,《少女的祈禱》被用作垃圾車音樂;而在紐西蘭,則被用作雪糕車音樂。日本,《少女的祈禱》被用作紅綠燈給盲人過馬路。

台灣垃圾車沿街收集垃圾時的廣播提示音樂有兩種,即此曲或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給愛麗絲》。根據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畢恆達,原來會使用《少女的祈禱》,是因為曾任衛生署長的許子秋恰好聽到女兒演奏起這首歌,於是決定採用;《給愛麗絲》則是從德國買進垃圾車時就帶有的音樂。另外也有說法,這個點子其實是高雄醫學院(今高雄醫學大學)的創辦人,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所想的。

...查看更多 收合

歌詞

這是沒有提供歌詞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