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該親近神啊,悠然被愛」這個開場,設定了整首歌的關鍵問題。
這不是控訴,而是一個溫柔的提醒——我們原本應該有的是親近神、悠然被愛的生命,但「如今卻匆匆忙忙、靈裡無光」。這就是敬虔時刻開始前的真實狀況——我們迷失了,開始逃避。「你在逃避什麼啦?」這個問題直指每個信徒內心最深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遠離了最初的親近?
🙏 第二段「心靈中的人,我的靈已生鏽跡」進一步加深了困頓感。
「禱告卻祢無聽我」不是忽然出現的絕望,而是建立在「靈已生鏽跡、年少夢想已消逝」這些背景上。我們已經疲憊、已經失望很久了,所以當禱告也沒有得到回應時,那種失落就變得特別真實而深刻。「你是誰的兒女?」這個自我詰問,反映了信心的動搖。
💭 第三段「經文中的光」才是轉折點——從問題到答案的關鍵。
正是在這個敬虔時刻,我們打開經文、與神對話,「祢是我的救贖、祢是我腳前的燈、祢是我路上的光」——曾經的客觀真理(Logos)變成了對我個人說話的活潑話語(Rhema)。
✨ 「如今我決定」標記了從認識到行動的蛻變。
從Verse 1的問題、Verse 2的困頓、Verse 3的發現,最後凝聚成Verse 4的決定——這就是一次完整的敬虔時刻的力量。
💫 最後的outro「帶著話語而活,直到生命已轉化」,把整個旅程貫穿起來。
不只是一個清晨的靈修,而是一種持續的、每日的轉化——這就是敬虔時刻應有的永恆意義。
[Verse 1]
本該親近神啊
悠然被愛
如今卻匆匆忙忙
靈裡無光
睜眼看清楚
你在逃避什麼啦
你再躲什麼躲
要甦醒
[Verse 2]
心靈中的人
我的靈已生鏽跡
年少的夢想
禱告卻祢無聽我
你是誰的兒女
誰還在我心底等著
神的話語今日說清
[Verse 3]
經文中的光
若光引導我心而去
乾涸的靈魂
吸飽恩典的甘露
祢是我的救贖
祢是我腳前的燈
祢是我路上的光
[Chorus]
本該親近神啊
悠然被愛
如今卻匆匆忙忙
要停下聽
睜眼領受祂
神的話語照陽光
聽見祂的回答
我甦醒
[Verse 4]
(Yeah, yeah, yeah)
(我決定清晨就要起身 與神有約)
(禱告讀經默想應用 生命要改變)
(外面的虛妄已不重 祢的應許在我心)
(內心的火種 被重燃在祂話語的光)
(像因為聽見祂的聲音 我決定改道)
(為了祂我決定新生 一起再衝鋒啊 動起來)
[Chorus]
本該親近神啊
如今我決定
如今卻匆匆忙忙
要停下聽
睜眼看祂的話
用行動來回應啦
聽見祂的呼召
我甦醒
[Outro]
帶著話語而活
直到生命已轉化
自問自答一句
我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