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樂評人,筆名「馬瓜」,撰寫音樂文字二十餘年,創立「台灣音樂書寫團隊」,希望透過文字書寫,刺激聽眾產生聆聽、書寫與討論的風氣。現為台南公道法律事務所顧問,並於各大專院校授課講演,專長智慧財產權,協助音樂人處理法律事務,不遺餘力。
最後更新:2025-09-24
2025-06-23
保有後龐克原初的精神並帶點苦澀浪漫,霧虹17年的首張專輯《苦澀的痛擊》,在吉他噪音反饋中營造出了夢幻迷離的氛圍,搭配主唱劉懷君清亮甜美的歌聲,讓人感受到獨特的衝突美感。專輯中每首歌曲都像是一段段個人內心世界獨白,流露出對生活的思考與掙扎。聲音處理上並非走精緻路線,但也正因如此,後龐本色不變,而他們也持續在音樂道路上前進,未曾停歇。
2025-06-18
歌聲溫暖具有穿透力,原生於東海岸阿美族Pangcah,在台北成長的葉靜宜,總是抱著一把吉他,用音樂創作紀錄自己的內心世界。首張專輯《美麗灣灣》由金牌製作人洪子龍操刀,將葉靜宜原本質樸柔軟的創作,用不同音樂風格加以呈現。這並非一張情緒滿溢的宣洩型專輯;反之,葉靜宜的音樂創作,更多時候是寂寥深夜的陪伴,透過她的歌聲,唱出每首歌背後的不同故事。
2025-06-13
令人印象深刻的歌聲。經歷過各式不同音樂比賽,張仁與熱愛創作的初心未曾改變,用音樂記錄生活,每一首歌,都是結合生活與內在的故事篇章,承載著不同的內心感受。以民謠作為基底,首張ep在製作人老王的長時間打磨,與全才樂手雷擎的編曲下,讓張仁與的音樂更添色彩。這並不是一張有主打歌的作品,反之,只有在完整聆聽與細細品味後,才能喚醒沉澱於內心的感動。
2025-06-02
我來自那裡,最後我也將回去那裡,那個地方是Likavung。卑南族新生代創作歌手孔亞明的首張專輯《像帽子一樣》,除有八首原創作品外,兩首與利嘉部落婦女會及青年會所合唱的傳統古調,有著溫暖且動人的能量,在孔亞明的引領唱和下,傳達部落日常。孔亞明的歌聲內斂溫厚,首張專輯集結各方好手協同編曲,扎實耐聽,是張出色的佳作。
2025-05-13
再不發的話,應該這輩子也不會發了吧?作為睽違十二年的第二張專輯,《大黑暗》是飢餓藝術家重新檢視內心自我的漫長旅程。2011年出道時即已天才唱作人聞名的樂團首腦奧利佛,後投入音樂廠牌「黑市音樂」的經營而少見創作發表。這張集結旗下優秀音樂人與音樂圈好友共襄盛舉打造出的「最後一張專輯」,除了依然保有流行音樂的敏銳度外,亦在編曲結構中結合後龐客、歌德與電子音樂元素;歌詞寫作深刻動人,維持奧利暗黑本色。十餘年的等待創作的天賦本能並未因此消逝,無論庫可知的未來會如何變化,飢餓藝術家的音樂,依然永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