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觀察善知識,並非觀察外在的神變神通等,而要觀察他是否具足菩提心。倘若具足,
就可以依止;若不具足,即使他講的法再高妙,也不應該接近。
竅訣金鑰中說:“不具菩提心竅訣,濁世多詡學密者,口頭高法漫虛空,縱稱善妙亦魔宗“。
...查看更多 收合當然觀察善知識,並非觀察外在的神變神通等,而要觀察他是否具足菩提心。倘若具足,
就可以依止;若不具足,即使他講的法再高妙,也不應該接近。
對此,堪布阿瓊等許多上師也持相同觀點華智仁波切在“竅訣金鑰”中說:“不具菩提心竅訣,濁世多詡學密者,口頭高法漫虛空,縱稱善妙亦魔宗“。
意即在末法濁世,很多人不具足菩提心,卻自詡為密宗行人,甚至聲稱已開悟了,但就算他自我標榜的語言漫布虛空,別人對他再讚歎,再恭敬,然由於不具足菩提心,他的法跟魔法也沒有差別。
當然,上師有沒有菩提心,不具備他心通的人很難以徹知,只能從他的行為中略知一二。
假設他的所作所為一味地為自己,為自宗,這不一定很好,對其還要觀察;假如他無時無刻
不在利益眾生,這樣的善知識就可以依止。所以,斷定魔知識,善知識的唯一方法,即是看有無菩提心。 ~索達吉堪布 前行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