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天,耶穌寫了什麼?」的創作靈感源自約翰福音8:1-11記載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來一位行淫時被抓的婦人,要用她來試探耶穌。按摩西的律法,這樣的罪人該用石頭打死。但耶穌卻彎下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這正是在西乃山上寫下十誡的同一位神,如今卻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展現祂的心意。
🎵 這首詩歌的主題正是探討律法與恩典的奧妙交會。當時寫下律法的神之手指,此刻在地上書寫,象徵著律法的完成者親自詮釋律法的真義——不是為了定罪,而是為了彰顯恩典。
💫 [Verse 1]「石板上的字跡,被風輕輕抹去」不只是描述場景,更象徵著律法的嚴苛正被一種新的恩典取代。「聖殿的晨光」暗示著新約的曙光,而「低語如謎題堆積」則反映人心中對真理的困惑。最觸動我的是「藏著刀鋒的憐憫」這個意象,它揭示了人如何扭曲律法,將本該彰顯神慈愛的律法變成傷害的工具。
🙏[Chorus]反覆詢問,問出了核心的問題「那一天,耶穌寫了什麼?」,「那一天,耶穌寫了什麼?」這個反覆的提問不是為了解謎,而是邀請我們思考一個更深層的真理:神的心意是要藉著律法彰顯恩典,而不是製造定罪。「律法的裂痕」與「恩典的詩歌」的對比,正是整個救恆計畫的縮影。
💖 [Verse 2]描寫了那婦人的處境:「顫抖的呼吸,凝結成冬日霜雪」道出了她的絕望與恐懼。「人群的指縫間,漏下最後的星月」暗示在審判的黑暗中仍有希望的微光。而耶穌「彎腰拾起,每道傷口的碎片,在塵土中畫出,赦免的圓圈」,這幅畫面完美展現了救主如何親自修復破碎的生命。
✨ [Bridge]誰能丟出第一顆」這句話穿透了時空,直指人心。「從老到少,影子在光中消融」描繪真理之光如何揭露人性的虛偽,最後只剩下耶穌和罪人獨處的神聖時刻,正是恩典最美的展現。
🌟 [Outro]「石板上的字跡,早已隨風凋零,但祢寫進她生命的,是永不褪色的光」總結了整個故事的核心:律法是暫時的,但神的愛卻是永恆的。
🌟 願這首歌能幫助人明白:耶穌所寫的,或許正是給每個人的赦免之詩,一首愛勝過審判的永恆詩篇。
[Verse 1]
石板上的字跡,被風輕輕抹去
聖殿的晨光裡,低語如謎題堆積
他們說:這婦人該被石頭埋葬
卻藏著刀鋒,刺向祢的憐憫
[Chorus]
那一天,耶穌寫了什麼?
是律法的裂痕,還是恩典的詩歌
當石頭墜落,當心跳沉默
祢寫下永恆的答案—愛比審判更重
[Verse 2]
她顫抖的呼吸,凝結成冬日霜雪
人群的指縫間,漏下最後的星月
祢彎腰拾起,每道傷口的碎片
在塵土中畫出,赦免的圓圈
[Chorus]
那一天,耶穌寫了什麼?
是律法的裂痕,還是恩典的詩歌
當石頭墜落,當心跳沉默
祢寫下永恆的答案—愛比審判更重
[Bridge]
誰能丟出第一顆
祢的聲音穿透千年時空
從老到少,影子在光中消融
只剩下祢和她,站在永恆的裂縫
祢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Chorus]
那一天,耶穌寫了什麼?
是律法的裂痕,還是恩典的詩歌
當石頭墜落,當心跳沉默
祢寫下永恆的答案—愛比審判更重
[Outro]
石板上的字跡,早已隨風凋零
但祢寫進她生命的,是永不褪色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