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州老一輩人,唱民謠是不太在意歌名怎麼稱呼,人唱什麼曲調,跟著曲調。他們在意的是唱詞要唱的有理有路。在三十年代,光復前後,在滿州村四周(東方 : 過溪仔、坎仔頂、里德山腰 ; 西方 : 新社、埋狗嶺、大區園、過嶺等等) 山坡上牧牛或撿柴時,常常聽到有人在獨唱或對唱。如果問老一輩的人這民謠叫甚麼名稱 ? 老一輩的人常回答說 :「人按呢唱,咱都呢唱,我也不知叫什麼名」。在滿州鄉港口村有少部的人稱為「平埔調」 據港口村劉其祥所說 : 港口以前,有一位平埔族的人,叫做「加鱉」的人,當苦力幫傭,終身未娶,大家稱他為「加鱉兄」。 他在港口公館對面山坡草場(林務局墾丁森林遊樂區雨傘亭向北山腳草場),幫人牧牛,特別喜歡唱這首歌調,幾乎終日哼唱著,所以有些港口村的人就把這首歌詞叫做「平埔調」,意為平埔人「加鱉兄」唱的調。
這首曲調原始曲式是 : A(a+b)B(a+b)二段曲式,一九五 一二年(民國41年)滿州國小曾辛得校長(民前01年05月02日出生,民國88年06月17日逝世) 創作第三樂句,改編曲調為A(a、b) B(c、b)二段式,填入自作國語歌詞,命名為「耕農歌」。
...查看更多 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