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編曲/錄音混音/企劃/文案/影片製作:Elim Lee
這是一首原創的史詩音樂(Epic Music), 以史詩管弦樂結合電子音效所所做成,用純粹的音樂述寫一趟旅程,是類似於交響詩或是配樂的作品。
這首曲子有九個段落,結構並非常見的主副歌形式,沒有回頭重複的部分,且段落大小不一。每段都是一場小旅程,線性直進,走過了就無法回頭。
這首史詩音樂試圖描寫一場星際之旅,從我們所在的地球、所在的銀河系,
一路航行,直到黑洞邊緣。沿著著曲子的行進,漸靠近事件視界,然後進到黑洞。經歷黑洞中時空扭曲混沌的假想場景,穿越蟲洞,來到新的時空和宇宙。
這裡是根據黑洞中心就是蟲洞的假說,所想像並加以描寫的旅途,作品定位以奇幻/科幻式的創作為主,本人並非科學專業,若有錯用或是物理不正確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感謝指教。
____________
以下為整場音樂旅程的簡述:
(雖是作曲者所下的註解,也是僅供參考而已。依你的照個人意志去解讀音樂才是最有趣的部分,而這也是我的榮幸。祝你旅途愉快!)
0:00 – 1:25
在音樂中,我們一路升空,向下看著我們的星球,
經過太樣系行星,一路向太空航行。
宇宙萬籟靜寂、浩瀚無垠。
1:30 – 2:08
來到銀河系,視野豁然開朗,
踏著一步步的三拍子,每一步都走得越來越遠。
2:09 – 2:50
主奏弦樂描寫著星辰斗轉,
三拍子的節奏則像是和你在銀河中跳著三拍子的舞,
眼底盡是銀河的星芒。
2:50 – 3:17
剛進到四拍子的段落,音樂語言變得較為晦暗,此時已經航行得好遠,
銀河系外,有千千萬萬個銀河系;光年之外,人類是如此如此渺小。
3:18 - 4:40
進到的女聲吟唱段落,三次編曲略有差異,一次又比一次要強。
在人類所能到達的地方之外,是否有個聲音不斷召喚?
這一段我要套一句我最喜歡的史詩音樂作曲家之一 Ivan Torrent 曾用在他作品中的一段話:「The insatiable thirst for everything that lies beyond, and that life reveals, is the most living proof of our immortality.」 這同時也是法國詩人Charles Baudelaire的句子。
啊,是的,人類創新和探索的本能,正不斷把我們推向更遠的地方。
文明璀璨如銀河,走來的歷史征途本身就是一部史詩,
抬頭望天吧,我們會到那裡去的,終有一天。
4:42 – 5:10
接續前段最高潮處,用一連串音效和音景描寫時空扭曲,
並從原C大調轉成了E大調。是的,經過事件視界,我們進到黑洞了。
5:11 – 5:37
經過蟲洞,這裡又再次轉成B大調,抵達一片混鈍之地。
低頻如宇宙脈動,左右聲道像是傳來不同時空的聲音,彼此交疊相發。
5:38 – 6:33
軍鼓加入,轉回原本的C大調,一片混頓世界中,仍持續前行,
向著光的方向,那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我們要找的新天新地。
6:34 – 7:33
再次經過蟲洞,來到最終段落,從蟲洞出來後所到的是陌生的時空。
到了另一個宇宙、另一個維度,隨著音樂,在太空中高速穿梭前行。
在戰鼓堆疊的最高潮處,這場旅途戞然而止。
『你所要打的每一場仗,都是你的奧得賽,
去完成你的奧德賽,成就你的史詩吧。
你我都是奧德修斯,我們所用生命寫下的,都是史詩』
這是沒有提供歌詞的歌曲
Zhou
這首真的聽幾次都雞皮疙瘩欸救命
凱咪醬
好聽啦 哪次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