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Ti "CHANG" i Vavaw tua Starbucks a Kupu_星巴克外帶杯的CHANG
它是我和我的老夥伴Dave Luo一起創作的歌曲;我現在絕大多數對於吉他演奏曲的品味,都來自於大惟,諸如Tom Misch、Asato Mateus、Cory Wong等人,所以在創作初期就興沖沖地跑去找大惟,用Ableton貼了幾個奇形怪狀的電吉他Loop,在裡面錄了一軌我覺得很酷的鼓,請他用吉他演奏的邏輯幫我編寫旋律。同時一邊在旁活靈活現地講述著我的創作理念。
這首歌叫做《Ti "CHANG" i Vavaw tua Starbucks Kupu》,也是一首以排灣語為曲名的歌,中文意思是「在星巴克外帶杯上的CHANG」,這首歌講述的故事,是我目前正在做的、關於追尋排灣/斯卡羅族血緣等所有事情的源頭。
這首歌的背景是在紐約第六大道與14街的路口,2015年,我第一次一個人飛到美國學鼓,也是第一次以自己的臉孔面對來自全世界各個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人們。
那時候我的護照上還是寫著CHANG,不是Kuljelje,所有在美國認識的同學們都一臉問號。
「CHANG?所以你是中國人嗎?」我說不是,我是台灣人。但我的護照上寫著Republic of China,這讓我難以解釋,尤其那時候我的英文也不夠好。
「你長得不像叫做CHANG,中國人應該長那個樣子。」同學指著不遠處邊走邊打PSP,膚色偏淺、單眼皮、背著沈重後背包的亞洲男子。我一笑置之,心想這大概就刻板印象吧。
「你應該是Latino吧!週末要不要來澤西的拉丁酒吧跟我們玩?」那個週末我的巴西人室友載我去了,整個區域的人都說著葡萄牙語,真的都膚色跟我比較像。他們以為我是巴西人,對我說著葡萄牙語。我以室友教我的,僅僅會講的三個詞彙回應。
待在美國的時間並不長,但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事,一開始單純以為是刻板印象,次數一多慢慢就覺得「啊,原來這是從這世界不同視角看待自己臉孔所得到的結論嗎?」
故事的轉捩點非常的平淡,它發生在我打鼓學校樓下的星巴克,在第六大道與14街的路口,我像平常一樣點了杯咖啡,店員問「你叫什麼名字?」我說我叫CHANG,一樣又得到了那個狐疑的表情,店員聳聳肩,在我的星巴克上面寫了一個CHANG 。
站在曼哈頓中城區的這個街口,看著這個上面寫著CHANG的星巴克外帶杯,突然感受到如村上春樹在書中描寫的,他突然覺得他可以成為小說家的epiphany(瞬間頓悟):「好像有什麼東西從天上慢慢飄下來,而我正好用雙手接住。像是一個啟示般的事。」這個念頭真的像羽毛般慢慢飄落在我眼前,我突然覺得或許CHANG這個名字,並不能代表全部的我。
一切追尋血緣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
https://streetvoice.com/East_kuljelje/songs/810330/